(雅昌艺术网讯)2014年11月16日,“中国写实画派十年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荟萃了中国写实油画领域31位艺术家、共450余幅精品画作。此次展览是中国写实画派十年以来成就的总结和回顾,既是个人业绩的展示,也是志同道合者们的整体成果。
开幕式上,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近日中国写实画派十年展开幕以来,中国美术馆每天以超过五千人的参观数量,很大部分都是来参观写实画派的展览,写实绘画成为大众喜爱的作品,这个展览也是接地气的展览。
此次展览利用了中国美术馆一层的九个展厅,一层圆厅展出了31名艺术家自己精心挑选的扛鼎之作。在圆厅背后的弧形走廊,则有一个关于中国写实画派十年历程的文献展览,以及各位艺术立家的创作草图及户外写生作品。离开圆厅后两侧的多个展厅中展出了众艺术家的精品力作。
2008年,写实画派曾经为汶川地震募捐义卖集体创作《热血五月》(2米*20米)巨幅画作也亮相展览。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作品中,包括华谊董事长王中军所集中收藏的靳尚谊、艾轩、杨飞云、王沂东、袁正阳等当代名家的作品。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在为展览的寄语中写到:“中国写实画派”自2004年成立以来,正走过10年历程。10年的发展,他们已真正成为当代中国油画创作的一支主体力量。在当代艺术概念不断拓展、迁延,艺术观念不断变革、更新,艺术表现形式自由、手法多样,艺术面貌丰富多彩的今天,“中国写实画派”的立帜与坚守曾引起一些人带着疑问的观望甚至直接质疑。但写实画派这一群体的艺术家们在创作的总体面貌上基于写实,尊重传统,尊重绘画语言的同时,每位艺术家都以不同的风格、个性,探索对本土情感体验的独特表达。“中国写实画派”以具有雄厚实力的代表性艺术家的崛起和众多带有经典性作品的不断涌现,已赢得当代中国观众的普遍认可和喜爱。
中国写实画派由成立之初的十三位画家,快速发展到现今的三十位画家,十年的发展,成员画家们虽历经颇多辛劳与些许争议,但在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支持与帮助下,他们已真正成为当代中国油画创作的一支主体力量。在当代艺术概念不断拓展、迁延,艺术观念不断变革、更新,艺术表现形式自由、手法多样,艺术面貌丰富多彩的今天,“中国写实画派”艺术家们仍执着持守,在尊重传统、尊重绘画语言的同时,每位艺术家都以不同的风格、个性,探索对本土情感体验的独特表达。“中国写实画派”以具有雄厚实力的代表性艺术家的崛起,众多带有经典性作品的不断涌现,已赢得当代中国观众的普遍认可和喜爱。
“中国写实画派”不仅仅是创作方法与风格上的称谓,其最根本之处在于写实画派的精神。它作为一个画家群体,重新高扬起尊崇真善美的旗帜,并以清晰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精神诉求,他们昭示的不仅是对于艺术理念的选择,更是一种价值观的确认,一种敢于判断是非美丑的责任与勇气。也正因如此,在2008年5月汶川地震举国震惊之际,写实画派的艺术家们以难以抑制的激情,率先集体创作了巨幅作品《热血五月》,并将义卖募得的巨额善款捐助灾区人民,表现出艺术家们的深厚人文关怀与强烈社会责任感。写实画派的创作以追求真善美的理想由此而具有了信念的力量。
中国写实画派自成立以来,在每年一次的作品展览中我们看到,其成员艺术家们在秉持共同艺术理念的同时,正在主动地追求自己的独特个性与创新性。而且,他们很多人已经超越对具体物象的技术性描摹,更重视表达内心体验即心灵和情感的感受,挖掘现实生活本质的真实,从而获得艺术的永恒价值。更重要的,不少写实画派的画家,更加注重表现题材的开拓,特别是表现时代生活中的普通劳动群众,把“地气”融汇在自己的创作中,以更从容的技法,去描绘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更洋溢着现实生活的气息和时代精神。
中国写实画派十年的历程证明,写实绘画以其深厚的传统,并随着当代社会的变革和现代意识的发展,不断丰富着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不断适应新的审美需求,以写实的手法承载着当代人多样的思想与情感,承载着东方艺术的精神与审美,描绘着当代丰富的图景,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蓬勃的生机,这也更加凸显了十年前写实画派成立的意义。写实画派已成为首都和全国多元化艺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以其真实生动的艺术造型为画坛添彩,而每一位艺术家各具个性的表达方式,又显示了写实风格无比广阔的可能性,扩展了当代文化的维度,也在观念不断转换,图像样式泛滥的今天彰显了他们独立的意识和品格。
具有长久生命力的艺术流派不会停止自身的艺术探索与追求,相信“中国写实画派”坚持寻源问道的艺术理念,植根现实,会以当代中国艺术家的责任与情怀,在更加彰显艺术个性的创作中使自己的艺术理想不断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